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北冥有鱼

离经辨志,敬业乐群,博习亲师,论学取友,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

 
 
 

日志

 
 
关于我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张闻玉教授应邀到南昌大学国学院讲学  

2013-05-09 08:19:38|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46下午,我校人文学院教授、南昌大学兼职教授张闻玉先生如期抵达南昌大学,为国学班学生讲授为期一个月的古代天文历法课程。

四月的南昌风和日丽,漫步在南昌大学前湖校区的林荫道上,感受青青翠翠的江南春景,看到生机勃勃的校园环境,张闻玉教授十分欣慰。刚到南昌大学的第二天张教授就走进国学班的课堂,第一课张老师就给国学班本硕连读的26位同学做了一场国学入门方法的讲演。他强调小学基础在国学训练中的重要性,并谆嘱学生要秉承国学先师们的学问精神,由文学而经学而史学,踏踏实实做中国的学问。

授课中,张教授以其名著《古代天文历法讲座》一书为教材依据,他强调天文历法有天文和历算之分,天文主要是以实际天象为依据,教学生们认识天上日月星辰的排布系统;而历法则是人类通过自己语言思维的逻辑能力,制作一套推测实际天象的演算方法,用以安排人间世上的农业生产生活。同时张教授也给同学们做了区分:书中的“纪时系统”、“观象授时”和“二十四节气”是属于天文知识的部分;而“四分历的编制”、“四分历的应用”以及“历法上的几个问题”这都是历算方法的领域。因此,在张教授的课堂上同学们的学习目标都非常明确:学习天文历法,读懂国学典籍,弘扬传统文化。

教授将自己早年研习天文历法时自己亲自一笔一画绘制的“天球”不远千里从贵阳带到南昌,以用作学生学习天文的教学设备。他说不要求每一个同学都能懂,但愿有一个学生自此受启发将来能将这门学问延续下去,他就感到很欣慰了!他说天文历法不是玄学,它最大的精髓就在于可以通过文献时日、铜器铭文来复原实际天象,用以解决历史年代问题。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张教授尤其重视学生们对实际天象推算方法的掌握。他总是勉励学生:推算方法都不难,不需要高深的数学,古人几千年前就会的东西我们今人更应该掌握!因此在整个的授课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都非常饱满。

“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张教授在授课中一直强调他的学术观点和讲授方法主要是依据其恩师 张汝舟先生的见地。但是他也不是盲目的遵从,有自己的分判依据。他就是根据张汝舟先生的方法对当前学界面临的一些历史学案问题(主要是夏商周断代工程)进行过深刻的反思和具体的研究,最后发现用天文历法的知识解决历史断代问题具有不可动摇的证据。因为通过铜器铭文的形制和内容等推算方法都含有个人的主观臆测在里面,不可能真实。但是数千年前某日某时某分的实际天象却不能因人为因素而更改,因此他对张汝舟先生的研究方法确信不疑!他告诉学生,司马迁的《历术甲子篇》历来被认为是一本看不懂的“天书”,而张氏天文历法通过四分历的基本数据,即定岁实为365 1/4,推知朔策为29 499/940,形成章、蔀、纪、元的《二十蔀表》,然后根据《二十蔀表》确定入蔀年,通过查对《甲子蔀朔日表》和《一甲数次表》算出所求年份子月(冬至月)的前大余和前小余,依此可以推算出该年各月的朔次。当同学们掌握了四分术,对连续几年的天象推测后发现所测算的结果还是与实际天象难以吻合,张教授语重心长的告诉大家,这是因为四分历岁实是365·25日,实际回归年长度是365·2422日,“三百年辄差一日”,每天按940分计算一年约浮3.06分。因此3.06在实际天象测算的过程中就相当于一个常数,以公元前427年为界,实行“前加后减”的原则。明白了误差,同学们都恍然大悟,对古人如此精密的历算技术感叹不已,对张氏天文历法的学术精神由衷敬畏!

在南昌大学讲学期间,《香港商报》记者王长久先生得闻张闻玉教授在南昌,特地从深圳连夜乘车赶来,在张教授下榻的服务大楼和他深入交谈、采访。针对王先生提出的诸多问题,张教授特邀他到国学班的教室与同学们一起解答。张教授和大家讲解了“阴阳五行说”之源的问题,“五行说”本源于彝族十月太阳历,取象于天,观法于地,由此开出了中国古典哲学的五行思想。中国文化是以天文学为前导,“读不懂天文历法就读不懂中国文化”,这是张教授反复强调的一句话。课后王先生和张教授又深入交换了各自学习天文的一些体会,交谈中王先生激动不已,表示要认真做好此次采访工作。采编的文稿已于56日在《香港商报》封面以整版的篇幅刊登。

在授课计划即将结束之际,张闻玉教授应邀做客南昌大学国学讲习堂第十九讲,于人文楼B230为国学研究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祭祀文化与两周昭穆制》的精彩报告,报告会由国学院院长程水金教授主持。在报告中,张闻玉教授首先根据《左传》、《尚书》、《论语》等众多文献史料的记载对华夏民族古代祭祀文化进行客观全面的阐述。张闻玉教授援引《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经典语句,提出祭祀文化在古代的国家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现在清明的祭祖扫墓就是中华民族作为崇拜祖宗方式的沿续和传承。在此文化背景下,他深入分析了两周昭穆制及共、懿、孝、夷的王序问题。通过传世文献(纸上材料)和出土器物(地下材料)再加之以天文历算(天上材料)相结合的“三证合一”(三重证据)的研究方法,提出共、孝、懿、夷的创新性王序观点。整场讲座在非常浓厚的国学氛围中展开,学生和张教授进行了活跃的互动,同学们普遍表示受益匪浅。

先生厚爱,笔者也随张闻玉教授同至南昌大学,亲聆教诲。和张教授在一起为期一个月的学习生活中,亲身感受先生一丝不苟的学术风格和高风亮节的人生态度。古代天文历法在本质上就是教人更加明朗的认识中国文化,如今先生以古稀之年为中国传统文化慧命延续而奔东西走南北。有如先生之志,我们坚信中国文化复兴的火种必将在华夏大地上燃起熊熊大火。在此先生学术文化更加精进圆满,祝愿先生健康长寿!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甘伟

                                      2013年5月6

  评论这张
 
阅读(270)|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